20110715

日出而做,回家 - 展場文字



日出而做,是張永薇在過去一年中,以氰版(cyanotype)與凡戴克(vandyke brown)等技法,對自己過去至今所拍攝照片重新放像後的系列作品。旅居於光影鮮明、步調緩慢的花蓮,「時日」與「日光」的存在感比在城市裡更加強烈,而氰版與凡戴克這類不需暗房、以太陽光即可操作的顯影方式,就特別適合東海岸了。處理一張照片的時間一旦拉長,就有機會從更多角度去觀察照片;當觀察越細緻,當下的感受便能更清晰,在此同時,逝去的部份也會慢慢浮現。如此日復一日,在日光中放像,在時間中後製、沖洗、觀察、思考並累積,突顯了人從有自覺的「工作」活動中凝視生命的純粹樣態。顯影,因此也是一種修行。

將此系列個展定位為「攝影裝置作品展」,而非「攝影展」,第一個理由是,以氰版這類日光顯影方式製去作照片,並非攝影藝術主流,它需要一定程度對影像做數位後製、甚至如同版畫概念地再製,因此它也可以被定義為複合媒材作品。

第二個理由則是,創作者希望強調人與攝影、人與照片在「空間」上相互對應的關係。攝影與照片都無法脫離觀看,觀看不僅需要現實中的空間距離,也來自、需要或產生出心理上空間。而這樣的關係即使在最日常的生活裡,都會帶有一些「裝置」的成份:取景構圖是裝置,安排被攝影者的姿態是裝置,影像檔案的排列與命名是裝置,框的搭配與擺設是裝置,展覽終對作品的陳列設計更是裝置。

以上種種,於是衍生出作品「波米耶特」(Permeate)。Permeate一字有滲透、擴散、瀰漫、充滿之意,作為一段展期中的小計畫,創作者在展期中持續創作並發表照片作品,並替作品畫上框,直到佈滿整個牆面,直到照片離開了框。在這個計畫中,照片是作品,框是作品;框內是作品,框外是作品。這是一個從創作者蔓延到觀看者的過程,如果可能,外在或內在的某個環節裡,框與畫的位置、看與被看的位置、你我的位置、作品與作者的位置....開始不停反轉互換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